拒服兵役会受到什么处罚?

导读:近年来,拒服兵役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依法服兵役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义务。根据《兵役法》及地方条例,拒服兵役不仅损害国防利益,更将面临严厉处罚。多地通报显示,拒服兵役者被处以罚款、纳入失信名单,甚至取消升学、就业资格。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条文与典型案例,解析拒服兵役的认定标准及惩戒措施,为适龄青年敲响警钟。

拒服兵役会受到什么处罚?

  1.
拒服兵役者需承担家庭优待金1-3倍的经济处罚。案例显示,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双倍罚款达6.25万元。同时取消个人及家庭优待资格,包括暂停军人优先购票、医疗优惠等权益。

  2.
违法行为人永久丧失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录用资格。地方政府还将通报辖区所有用人单位,禁止招聘拒服兵役人员。涉及学历教育的,两年内不得办理升学、复学手续,已获得的学费补偿予以追回。

  3.
公安机关在户籍系统标注“拒服兵役”永久标识,纳入国防义务失信黑名单。联动惩戒包括:两年内限制出境、冻结信贷优惠政策、禁止办理企业登记等。金融机构对失信主体实施利率上浮、贷款限额等限制。

  4.
军人逃离部队超过三个月或累计六个月,构成《刑法》第435条“逃离部队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逃离的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被除名或追究刑责的军人,同步适用职业禁止等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三十五条 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什么情况才叫拒绝服兵役?

  年满18周岁的公民拒绝兵役登记、逃避体格检查的,经县级政府责令后仍不改正的,构成法定违法行为。预备役人员拒绝参加军事训练或执行非战争任务,同样被认定为拒服兵役。

  应征公民入伍后以虚假健康理由逃避训练,或多次提交退出现役申请且拒不接受教育劝导的,属于实质性拒服兵役。在部队管理中,擅自离岗超过15天或累计三次逾假不归,达到立案标准。

  军人以逃避服役为目的拒绝履职,例如伪造病历逃避任务、破坏军事设备制造退役条件等,无论是否完成退役手续均构成违法。用人单位明知对方为逃离部队军人仍予聘用的,需承担连带罚款责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7711.html

(0)
爱法社的头像爱法社
上一篇 2025年5月13日 上午11:13
下一篇 2025年5月14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单位不给办理辞职手续

    单位不给办理辞职手续的,劳动者应先冷静并确保辞职意愿书面表达,保留证据。之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部门将调查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权益。 单位不给办理辞职手续   当劳动者提出辞职申请后,如果单位拒绝为其办理辞职手续,劳动者有权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应当保持冷静,确保自己的辞职意愿已经通过书面形式明确表达,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辞职信…

    2025年7月9日
    700
  • 实体店卖衣服被投诉退货怎么办

    导读: 实体店卖衣服被投诉退货,商家应先与消费者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则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消费者可诉讼维权,商家涉嫌违法者将被投诉。无理由退货外,商家有权拒退。 一、 实体店卖衣服被投诉退货怎么办   实体店卖衣服被投诉退货,商家应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   1.商家应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协商,了解退货的具体原因及消费者的诉求,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意见,最好通过协商…

    2025年4月17日
    4200
  •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怎么履行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双方可协议补充或按交易习惯履行。若无法补充,根据《民法典》,债务人可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请求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怎么履行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时,双方仍有多种方式确定如何履行:   1.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合同生效后,若当事人就履行期限等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若不能达…

    2025年7月14日
    1600
  • 车辆追尾全责需要赔偿误工费吗

    导读: 车辆追尾全责可能需要赔偿误工费。车辆追尾全责,若为非营运车辆,原则上只需赔修车费;但为营运车辆,则需赔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即车辆追尾全责方是否赔误工费,要看车辆是否营运。 一、 车辆追尾全责需要赔偿误工费吗   车辆被追尾,有可能需要赔偿对方误工费。   1.若对方全责,原则上对方只需支付修车本身的费用,无需支付其他附加费用。   2.对于营运车辆而…

    2025年3月27日
    5800
  • 进看守所自己知道哪天出来吗

    导读: 进看守所后,犯罪嫌疑人自己通常无法准确预知释放日期。这依据案件严重度、调查进展及司法程序而定。涉及刑事案件则更难预测,可能因证据等因素延长羁押。 一、 进看守所自己知道哪天出来吗   进看守所后,犯罪嫌疑人自己一般无法准确知道哪天能出来。这主要取决于案件的严重程度、调查进展以及司法程序。   1.如果涉及刑事案件,由于案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预测…

    2025年4月29日
    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