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日常生活中,物品遗失与被他人捡拾的情况并不少见。当捡拾者面对他人物品时,不同的行为选择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捡拾他人物品拒不归还是否违法,以及这种行为是否属于偷盗行为,是许多人关心的法律问题。
捡拾他人物品拒不归还违法吗?
捡拾他人物品拒不归还是违法的,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侵占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也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这里的“遗忘物”,是指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地将财物放置在某处,因疏忽而忘记拿走的物品。
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以1万元为起点,不过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1万元至3万元的幅度内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当捡拾者明知是他人遗忘物,却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拒不归还且数额达到上述标准时,就构成了侵占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即便数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这种行为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物权保护的规定,物权人可以要求捡拾者返还物品,若造成损失的,还可要求赔偿。
捡拾他人物品属于偷盗行为吗?
一般情况下,捡拾他人物品不属于偷盗行为,但在特定情形下可能转化为盗窃。
偷盗行为通常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核心在于“秘密性”和“主动性”。
而普通的捡拾行为,是财物脱离了所有人的控制,捡拾者是在财物处于无人占有的状态下取得它,并不具备盗窃行为所要求的秘密窃取特征。
然而,如果财物并非处于无人占有的遗忘物状态,例如财物主人只是暂时离开,物品仍在其实际控制范围内,此时捡拾者趁其不备将物品拿走,就符合盗窃罪中“秘密窃取”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