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认定虚假广告罪?

导读:在市场经济中,虚假广告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损害消费者权益。司法实践中,虚假广告罪的认定需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明确犯罪主体与行为要件。同时,厘清非犯罪主体范围,有助于精准打击违法行为。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虚假广告罪的认定标准与犯罪主体排除情形,为法律实务提供参考依据。

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认定虚假广告罪?

  行为要件需满足广告内容对商品或服务的性能、质量、用途、产地等核心信息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表述,包括夸大宣传、虚构功能、隐瞒缺陷等;需达到“情节严重”标准,如违法所得数额超10万元、给消费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50万元、两年内因虚假广告受两次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等。

  行为人需明知广告内容虚假,仍故意实施宣传行为,且希望或放任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结果发生;

  客观上需要通过广告媒介(如电视、网络、印刷品等)发布虚假信息,且该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虚假广告罪的法定刑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公安机关需结合广告内容、消费者损失、行政处罚记录等证据,综合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虚假广告罪以扰乱市场秩序为目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若虚假广告行为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则按重罪吸收轻罪原则定罪处罚。

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什么?

  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类主体。与广告活动无关的自然人或单位,如普通消费者、商品生产者(非广告主)、广告监管机构等,均不构成该罪主体。

  即使单位实施虚假广告行为,若自然人未直接参与广告策划、制作、发布或审核,亦不构成犯罪。例如,公司普通员工未参与虚假广告决策,仅执行日常业务,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虚假广告罪仅针对商业广告行为。若行为人通过非商业广告形式(如个人社交媒体言论、公益广告)发布虚假信息,即使造成危害后果,亦不构成该罪,但可能触犯其他罪名(如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罪)。

  广告监管机构(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若未直接参与广告活动,仅因监管失职导致虚假广告发布,不构成虚假广告罪主体。其行为可能构成渎职犯罪,但需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等条款单独定罪。

  若行为人因过失(如广告制作技术失误、信息传递错误)导致广告内容失实,且无主观故意,不构成虚假广告罪。广告主因供应商提供虚假数据而发布错误广告,若能证明无主观过错,可免除刑事责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0437.html

(0)
爱法社的头像爱法社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4:55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4:56

相关推荐

  • 公司撤柜调店太远去不了能赔偿吗

    导读: 公司撤柜调店太远去不了能赔偿。员工若无法接受且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员工有权获赔。公司应先协商,员工拒调岗时,公司应提供其他岗位。若公司单方面解雇,需按《劳动合同法》支付赔偿金。 一、 公司撤柜调店太远去不了能赔偿吗   公司撤柜调店太远,员工若因此不能前往且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是有权获得赔偿的。当公司决定进行撤柜调店时,首先需要与员工进行充分…

    2025年5月7日
    6900
  • 调解书下来了如果不还钱有什么后果

    导读: 调解书下来后,如对方不还钱,你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介入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维护你的权益。调解后对方还钱的时间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双方的协商以及对方的还款能力等情况来确定。 一、 调解书下来了如果不还钱有什么后果   调解书下来后,如果对方到期仍不还钱,你将面临一系列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1.这意味着对方未履行调解协议中的还款义务,你有…

    2025年5月14日
    10200
  • 婚前买房男方出首付两人名怎么分

    婚前买房男方出首付但房产证有两人名,离婚时房产一般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分配,即“对半分”。但法院也会考虑出资方情况,出资方可能适当多分。 婚前买房男方出首付两人名怎么分   婚前男方出首付买房,但房产证上却写了两个人的名字,若两人最终离婚,该房产会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配:   1.由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房产证上一旦出现名字,就意味着…

    2025年9月24日
    1300
  • 打架没有伤情鉴定派出所能拘留吗

    导读: 打架没有伤情鉴定派出所能拘留,这依据公安机关调查结果,若确认存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便鉴定未出,也可以依法对违法人员进行行政拘留。 一、 打架没有伤情鉴定派出所能拘留吗   打架没有伤情鉴定结果的情况下,派出所仍然有可能对涉案人员进行拘留。这主要取决于公安机关对案件的调查结果。   1.如果公安机关经过调查,确认当事人存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使伤情…

    2025年5月14日
    11100
  • AI伪造名人声音带货违法吗?

    导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AI伪造名人声音进行商业带货的现象日益普遍。从电商平台到社交媒体,未经授权的AI声替通过模仿名人音色、语调推销商品,不仅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更引发人格权侵权、消费者误导等法律争议。 AI伪造名人声音带货违法吗?   一、AI伪造名人声音带货构成人格权侵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与第一千零二十三条,自…

    2025年9月12日
    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