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离婚案件中,共同财产划分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受损方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将依据双方经济状况、家庭贡献等实际情况,做出公正裁决。
离婚案件中共同财产如何划分
在离婚案件中,一般来说,离婚后共同财产应由夫妻双方协商进行分割。
1.在离婚过程中,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友好协商,就财产的分配达成一致意见。
2.如果协商不一致,无法就财产分割问题形成共识,那么受损害的一方可以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介入进行分割。
3.如果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
这是因为在婚姻关系中,双方可能因各种原因在经济上或家庭责任上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因此,在离婚时,应给予付出较多的一方相应的补偿。
共同财产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共同财产的认定是离婚案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判断某项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看财产获得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是婚后获得的财产,通常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是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共同努力、共同经营,所获得的财产应归双方共同所有。
2.看双方是否有特殊的协议。如果双方在婚前或婚后签署了协议,明确约定了某些财产属于个人所有或共同所有,那么应按照协议的约定来处理。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2)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
(4)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武汉离婚律师提醒,这些规定为共同财产的认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