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员工在工作期间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社会对工伤认定与用人单位责任的广泛关注。下面小编从工伤认定标准、社保缴纳责任、赔偿范围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为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提供法律指引。
员工猝死算不算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这里的“工作时间”包括正常工时、加班及单位要求的临时性工作时段;“工作岗位”则指员工日常履行职责的场所或单位指派的临时工作地。
员工在办公室加班时突发心梗死亡,或被派往客户处处理事务时晕倒送医后48小时内死亡,均符合认定条件。
实践中,争议焦点集中于“疾病与工作的因果关系”及“48小时起算点”。司法解释明确,员工发病后未直接就医,而是返回住所休息后死亡,则因脱离“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的连续性,通常不被认定为工伤。
员工在工作时感到不适,下班回家后猝死,法院以其死亡地点非工作场所、时间非工作时段为由,驳回工伤认定申请。
此外,“48小时”以医疗机构初次诊断时间为起算点,抢救超过该时限,则不符合视同工伤条件。
猝死发生在非工作时间或岗位,员工家属需证明疾病与工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此时,家属可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员工猝死单位没买社保要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的,员工发生工伤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具体包括:
1. 丧葬补助金
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 供养亲属抚恤金
配偶每月40%的本人工资,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增加10%;
3.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员工月工资1万元,其猝死后,用人单位需支付丧葬补助金约4万元(以统筹地区月均工资6667元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约90万元,并持续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除民事赔偿外,用人单位还面临行政处罚。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的,由社保征收机构责令补缴,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至3倍的罚款。
此外,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强制加班等行为与猝死存在因果关系,还可能被追究安全生产责任或侵权责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