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肇事逃逸协商不成,受害人可先通过交警部门调解,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促进和解。若调解无果,受害方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权。
一、
肇事逃逸双方协商不成怎么办
1.肇事逃逸后双方协商不成,受害人首先可以通过交警部门进行调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积极促使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力求达成和解。
2.如果经过交警部门的调解,双方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受害方完全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现场的照片、目击者的证言、车辆维修费用清单以及医疗费用单据等。
4.法院会根据这些证据和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最终作出公正的判决,要求肇事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肇事方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那么他还将面临刑事处罚。
因此,在肇事逃逸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受害人应该坚定地走法律途径,通过合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
肇事逃逸是否属违法行为
找法网提醒,肇事逃逸确实属于违法行为。
1.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故意逃离现场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对受害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2.肇事逃逸使得受害者在遭受事故伤害后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赔偿,增加了受害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3.肇事逃逸行为也破坏了交通秩序,增加了交通事故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肇事逃逸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这些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等严重罪行。
因此,肇事逃逸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违法行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