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是刑法哪一条

导读:
故意伤害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该条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根据伤害程度不同,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等。

一、

故意伤害罪是刑法哪一条

  故意伤害罪是《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1.该条款明确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若致人重伤,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若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将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严厉惩罚。

  这一条款清晰地界定了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后果,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

故意伤害罪的入罪标准

  故意伤害罪的入罪标准主要依据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判定。具体而言: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若构成轻伤,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这表明,即使伤害程度未达到重伤或死亡,只要构成轻伤,就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

  2.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重伤标准通常涉及身体机能的严重损害或长期无法恢复的功能障碍。

  3.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或造成严重残疾的,将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严厉惩罚。

  找法网提醒,这种情形下的故意伤害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极大,因此法律予以严厉惩处。

故意伤害罪是刑法哪一条

三、

故意伤害罪是否适用缓刑

  故意伤害罪在符合缓刑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适用缓刑的,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

  1.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这意味着故意伤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未造成严重后果。

  (2)有悔罪表现。犯罪分子需表现出真诚的悔罪态度,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争取被害人谅解。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通过评估犯罪分子的个人情况、社会背景等因素,认为其再犯罪的可能性较小。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即缓刑的执行不会对社区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2.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若符合上述条件,应当宣告缓刑,这表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犯罪分子的个人情况和人道主义关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4704.html

(0)
爱法社的头像爱法社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上午10:16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上午10:27

相关推荐

  • 敲诈勒索后多久起诉无效

    导读: 敲诈勒索后实际上并无固定时间界定起诉无效。起诉有效性取决于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和程序。一般来说,检察院应在1个月内决定是否起诉,复杂案件可延长。但需注意,超过诉讼时效期限可能影响起诉。 一、 敲诈勒索后多久起诉无效   对于敲诈勒索后多久起诉无效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节点来界定起诉何时会变得无效。起诉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和程…

    2025年5月5日
    3500
  • 骗医疗保险多少钱可以立案

    导读: 骗医疗保险,涉案金额达10000元就可以立案。这意味着虚构保险标的等方式骗取医保金,数额超此标准,相关部门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据相关法律对行为人进行制裁。 一、 骗医疗保险多少钱可以立案   骗医疗保险,金额达到一万元就可以立案,具体规定如下:   1.如果个人或单位通过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制造保险事故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险金,且数额达到或超过100…

    2025年4月26日
    9200
  • 2025年教师教龄津贴新标准

    导读:教师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福利待遇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教龄津贴作为鼓励教师长期从教的一项重要措施,其标准的调整与发放规定对于保障教师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小编将详细解读教师教龄津贴的新标准与发放规定。 2025年教师教龄津贴新标准   对于青年教师阶段,即毕业不满5年的教师,政策给予特别关注。在第1年,教师每月可获得200元教龄津…

    2025年4月11日
    4600
  • 丧假法定多少天2025年新规定

    导读: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遭遇亲人离世的悲痛时刻。为了给予劳动者必要的哀悼和休息时间,国家规定了丧假制度。那么,在2025年,丧假法定天数是多少?丧假直系亲属又包括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两个问题。 丧假法定多少天2025年新规定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职工在直系亲属死亡时,有权享受丧假。关于丧假的法定天数,目前并没有全…

    2025年3月25日
    4500
  • 急辞工劳动法是怎么规定扣工资劳动法第39条

    急辞工情况下,劳动法第39条并未规定扣工资。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可解除合同,用人单位不得扣工资。 急辞工劳动法是怎么规定扣工资劳动法第39条   急辞工的情况下,劳动法第39条并没有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扣工资。   1.《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

    2025年6月20日
    3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