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离婚协议后共同生活,同居期间财产可按举证分割,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应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分割时遵循公平原则。
离婚协议后共同生活,财产如何分割
离婚协议后,若双方选择继续共同生活,其财产的分割问题需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此情境下,同居期间的财产可以按照举证的方式来进行划分。
1.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应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这意味着,这些财产将被视为双方共同所有,分割时应遵循公平原则。
2.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即一旦赠送完成,便不可再要求返还。
3.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双方需共同承担清偿责任。
4.值得注意的是,若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分割财产时,法院会予以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
5.在分割财产的具体操作中,法院还会充分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以确保分割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同居财产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武汉离婚律师提醒,同居财产协议,作为男女双方在同居期间就财产分配达成的约定,其法律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原则上,只要同居财产协议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及社会公序良俗,且协议双方签字确认,该协议便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同居财产协议必须基于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不得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2)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已婚者与他人同居并约定财产归未婚者所有,此类协议因侵害了已婚者配偶的合法权益而无效;
(3)协议内容应明确、具体,以便于双方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争议时能够有据可查。
3.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财产分割的情况,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有效的同居财产协议,那么该协议在法律上是可以被认定的。
4.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财产分割情况不可以存在违法的条款,否则该条款将被视为无效。具体情况由司法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定和处理。
财产分割的法律认定情况
财产分割的法律认定情况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婚姻关系的存续状态、财产的性质及来源、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在离婚或同居关系解除时,财产的分割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1.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无论是由一方还是双方共同创造或取得的,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进行平等分割。
2.对于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则需依据同居财产协议或双方协商达成的结果进行认定。
3.财产的性质及来源也是影响财产分割的重要因素。例如,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而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则应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4.双方的过错程度也是法院在财产分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一方存在过错行为(如出轨、家庭暴力等),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能会对其予以适当的惩罚性分割,以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