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网络直播繁荣发展的当下,诱导打赏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破坏了直播行业的生态,也让不少观众的财产遭受损失。下面小编将深入探讨2025年诱导打赏的关键构成条件,以及当不幸遭遇主播诱导消费后,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追回损失。
2025年诱导打赏的三个条件
一、主播需存在主观故意欺诈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中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重要因素。
在直播场景中,若主播明知所陈述内容虚假,仍故意为之以促使观众打赏,如编造虚假身世,声称自己生活困苦、急需救助,实则经济状况良好,借此骗取观众同情以获取打赏,这就体现了主观故意欺诈。
二、主播的欺诈行为要致使观众产生错误认知
观众基于主播虚构的事实、隐瞒的真相,改变自身对打赏行为的原有判断。
主播承诺打赏达到一定金额,观众可获得限量版礼品或参与抽奖有极高概率中大奖,但实际根本没有此类奖品或中奖机制,观众因相信主播承诺而进行打赏,便是受到了欺诈行为影响产生错误认知。
三、观众的打赏与主播欺诈行为间需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即观众进行打赏的主要原因是受主播欺诈手段误导,若没有主播的欺诈行为,观众大概率不会进行相应打赏。
主播虚构投资项目,声称打赏者可获得高额投资回报,观众信以为真进而打赏,这种情况下打赏行为与欺诈行为紧密关联,满足因果关系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该诱导打赏行为才可能在法律层面被认定为具有违法性质,甚至可能构成诈骗犯罪。
主播诱导消费怎么追回
一、尝试与主播或直播平台协商解决
消费者要清晰、有条理地向对方阐述被诱导消费的过程,提供直播录像、聊天记录、打赏记录等关键证据,要求对方返还被诱导消费的款项。部分平台为维护自身声誉和用户体验,会积极介入协调处理。
二、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拨打12315热线。投诉时,消费者需详细说明诱导消费的具体情形,包括主播诱导话术、承诺未兑现内容等,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会依据具体情况展开调查,若查证主播或直播平台存在违法行为,将依法责令其改正,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三、提起民事诉讼
消费者还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请求法院判决主播或直播平台返还被诱导消费的款项,并可根据实际损失情况要求相应赔偿。
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需充分准备证据,积极配合法院审理工作,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消费者遭遇主播诱导消费时,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尽可能追回损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