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诈骗这一犯罪形式日益猖獗,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财产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秩序。明晰电信诈骗的定罪标准以及诈骗未遂的判罚规则,无论是对公众增强防范意识,还是对司法机关精准打击犯罪,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信诈骗的定罪标准是什么?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罪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定罪需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 主观方面:行为人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自愿交付财物。
2. 客观方面:实施欺骗行为,包括虚构身份、伪造文件、编造理由等,并通过电信网络技术手段传播虚假信息。
3. 因果关系:欺骗行为与被害人财产损失之间需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以下简称《诈骗解释》)第一条,电信诈骗的定罪量刑以数额为核心标准:
1. 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 数额巨大:3万元至10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此外,《诈骗解释》第五条明确,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利用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属于“电信诈骗”,量刑时予以从严惩处。
电信诈骗没骗到钱一般怎么判?
实际上,即便电信诈骗未成功骗取钱财,也可能构成犯罪。
如果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未骗得财物,但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不过具有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或者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要是这些情形的数量达到相应标准十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同样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对于未遂犯,根据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具体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量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是否有自首立功表现、认罪悔罪态度等多种因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