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判决书签字后,若对判决不服仍可尝试调解。依据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中法院可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则制作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撤销,双方按调解协议履行。
一、
判决书签字了还能调解吗
判决书签字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依然有可能进行调解。具体来说,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在作出一审判决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持有异议,他们有权选择提起上诉。
1.而在二审程序中,法院是具备对案件进行调解的职能的。这意味着,即使判决书已经签字,只要案件进入二审程序,当事人仍有机会通过调解来解决争议。
2.在调解过程中,法院会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成功,法院将制作调解书,并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3.一旦调解书送达,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被视为撤销,双方需按照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二、
判决书后调解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判决书后调解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1.《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2.民事诉讼法中的其他条款也为判决书后的调解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如关于上诉、撤诉等程序的规定,都为调解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二审中如何进行调解程序?
在二审中进行调解程序时,法院会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来确保调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1.法院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争议焦点。在此基础上,法院会尝试提出调解方案,并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2.如果双方当事人对调解方案没有异议或经过协商后达成了一致意见,法院将制作调解书,并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3.在调解过程中,法院会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权利,确保调解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同时,法院也会积极发挥调解的积极作用,促进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解决争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