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轻微肇事逃逸因涉及法律责任与行政处罚的边界问题,常引发公众对是否拘留、能否免扣分的困惑。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条文与典型案例,系统解析轻微肇事逃逸的拘留与扣分规则。
	轻微肇事逃逸一般不拘留吗?
轻微肇事逃逸并非绝对不拘留,是否采取拘留措施需综合事故情节、社会影响及行为人态度判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实践中,逃逸行为符合以下情形,公安机关可能不采取拘留措施:
1. 事故损失极小,仅造成车辆轻微刮擦且无人员伤亡;
2. 是行为人主动投案自首,实陈述事故经过并积极赔偿损失;
3. 取得对方书面谅解,且未引发交通拥堵或社会舆论关注。
反之,存在以下情节,拘留概率将显著提升:
1. 逃逸导致事故责任无法及时认定,增加调查难度;
2. 行为人拒不配合调查,甚至伪造证据;
3. 逃逸行为引发交通混乱或公众恐慌。
需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未被拘留,行为人仍需承担行政罚款、驾驶证记分及民事赔偿责任。逃逸行为被认定为“情节严重”,还可能面临吊销驾驶证的附加处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轻微肇事逃逸可以不扣分吗?
轻微肇事逃逸无法免除驾驶证扣分,且扣分标准因事故后果差异存在调整空间。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规定,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6分;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死亡后果后逃逸,则一次记12分。
实践中,扣分与罚款、拘留等处罚常并行实施。在轻微肇事逃逸案件中,92%的案件同时涉及罚款与记分,其中记6分的案件占比68%,记12分的案件占比24%。
此外,商业保险合同普遍将肇事逃逸列为免责条款,行为人需自行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
需强调的是,扣分并非孤立处罚措施,而是与驾驶证状态挂钩。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一次记满12分的,需参加满分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清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两次记满12分,还需参加科目三考试。这意味着,逃逸行为可能通过累积扣分导致驾驶证停用或降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75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