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醉驾行为如同高悬在社会交通安全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落下,往往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后果,尤其是醉驾致人死亡的情形,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对于此类严重案件中肇事者面临的刑事判罚以及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下面小编将详细阐述。
醉驾致人死亡判死刑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醉驾致人死亡可能涉及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量刑标准因罪名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若构成交通肇事罪,需满足“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要件。
此时,基础量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存在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量刑升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导致被害人未获救助而死亡,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若醉驾行为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则需满足“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持故意态度”的要件。例如,行为人醉酒后多次冲撞人群,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可能构成此罪。
根据刑法规定,此类犯罪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不过,司法实践中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极为严格,需综合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及危害后果等因素综合判断。
醉驾致人死亡判刑还赔钱吗?
醉驾致人死亡被判刑后,行为人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前者是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后者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损失的弥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费用。
具体而言,受害者家属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若醉驾者购买了交强险,保险公司需在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但事后有权向致害人追偿;商业险通常因醉驾行为违反保险合同约定而免赔。因此,超出保险赔偿范围的部分,由醉驾者自行承担。司法实践中,积极赔偿并取得受害者家属谅解,可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情节,但这并不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例如,醉驾者即使被判刑,仍需通过财产变现、分期赔偿等方式履行赔偿义务,否则可能面临法院强制执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爱法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sxn.com.cn/15682.html